Saturday, June 16, 2012

早岐瀬戶觀潮橋

不要懷疑,這是海峽。
四月去九州時,造訪了幾個頗為冷門的地方,其中一個是位於日本九州長崎縣佐世保市東部早岐地區的早岐瀨戶。這是連接佐世保灣和大村灣的兩條水道中的其中之一,是比較窄的那一個,最窄的地方就在圖中的鐵橋下,大約只有十公尺寬。

藍色的鐵橋名為「觀潮橋」,橋下就是早岐瀨戶最窄的地方。照片中的左岸是針尾島,右岸是九州本島,我的後方南邊約五公里處是 Huis ten Bosch

已經想不起來為什麼會對這個小地方產生興趣,可能只是在 Google Maps 上亂逛時,偶然發現這個狹窄的海峽,所以總是想找個機會去這裡走一趟。可是這種小地方特別花一天去也滿划不來的,一定要包含在某個行程內,順道而去才對。

這天早上從佐世保出發後,先去有田參觀九州陶瓷文化館。這是對海洋史和近代早期東亞貿易史有興趣的人一定要去的地方,自然在出來時手上也提了一大堆在博物館採購的圖錄和資料,對後續的行程有點不便。

但難得來一次,還是衝了。

Thursday, June 14, 2012

有些地方本來就會淹水


從6月11日到12日間的大雨,讓台灣西部主要都會區都傳出淹水災情,網路上也有照片流傳,讓大家知道各地的狀況。不過下面這張台北的泡水車照片,倒是有點誤導人。


Sunday, June 10, 2012

林書豪的阿公會唸書

2012年2月林書豪突然紅起來的時候,有些平面媒體都報導了林書豪的阿公,林新懇的事:
http://tw.nextmedia.com/realtimenews/article/sports/20120222/111361
「哈佛小子」林書豪會念書、體育優,打破一般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等偏差想法,林書豪的父親林繼明、祖父林新懇學業等表現,也相當優秀。 林書豪叔公回憶,林新懇在日據時代讀書讀到高商,屬當時的高學歷。
後來林新懇的事蹟,與228事件的關聯都被報導過了。當時就想:人一紅,祖宗十八代都會被人肉搜索出來啊~~

但我們不以人肉搜索為滿足,通常我們的業務是人骨拼圖。透過一個小議題,我們會把一些相關的東西資料都在拿出來看一次,以重建這些作古的人所活過的世界。所以看到林新懇的故事,我想知道的不只是他個人的故事,而是「他到底有多會念書?」這是涉及當時整個社會的問題。

Saturday, June 2, 2012

三種做歷史研究的人

做歷史研究的人,有些對「人」很有興趣,就會變得像情報頭子。有些對「文獻」很有興趣,就會變得像圖書館員。有些對「文物」很有興趣,就會變得像古董商。人就是人,不需要特別說明。文獻和文物則需要辨別清楚。兩者的區別在於,文獻是內容(contents),文物則是內容的載具(vehicle),內容是文物的一部份,但不是全部。

對人有興趣的研究者會希望找到當事人、在乎人的記憶和社會連結。如果找不到當事人,那它們會盡力找出各種名冊,收集研究對象的各種動向。如果研究對象有一整箱的檔案放在檔案館,那更省事了;不過應用史料的史觀和考證這些基本功當然還是要注意。

對文獻有興趣的研究者會盡力收集到各種內容,通常是文字的紀錄,或是任何可以表現意義的東西。文獻人會把這些內容收起來帶走,通常是用複製的方法,對承載內容的文物本身不見得有興趣。對文物有興趣的人則是對物有興趣,所以他們要的不是內容,而是承載內容的載具。

以碑帖來說,文獻人拿到一個拓本可能就很高興了,但文物人更重視那塊碑。以地圖來說,文獻人會把東西翻拍帶走就好,文物人則看重原件。若以版本來說,文獻人重視的是版本間的流變和差異,文物人重視的是版本距離現在的時間長短,因為越老的越有價值。

在我有限的觀察中,在學院中做歷史的人,做近現代史容易變成情報頭子,因為紀錄比較全,相關人士也還在世。做近現代以前的人容易變成圖書館員,但這多少也是情勢所逼(人都死透了你還能怎樣?)非學院的文史工作者則是變成骨董商的潛在危險群。要是投資很多錢下去就更慘了,那是面對沉沒成本的心理壓力。這會讓文物的價值扭曲他們對文獻的判斷。

我自己算哪類?大概是文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