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7, 2012

新加坡「一號嗎打厝」的雜談


《南洋學報》第九卷第二輯頁27刊了一則關於漢學家 Cecil Clementi(金文泰,1875-1947)的趣事。金文泰原來是香港總督,1930年調任海峽殖民地總督。到新加坡上任後,金文泰開始巡視個官署,看到 Central Police Station 旁邊掛了一面漢字招牌,上面寫「一號嗎打厝」。以漢學家自居的金文泰看了很不爽,氣沖沖地找來負責翻譯的華民政務司幫辦,質問為什麼不把「Central」翻譯成「中央」,不像香港一樣把「Police Station」翻譯成「差寮」。幫辦連忙回答:在新加坡「寮」專指「娼寮」,是妓院專用的,萬萬不能用在官署上啊。


作者用這個小故事來說明,貴為總督也無法改變社會上已經習用的習俗,還諷刺了漢學家的自以為是。


不過這個小故事中還有幾個可以注意的地方。

Thursday, July 19, 2012

平戶川內町,鄭成功的家

平戶市川內町
十六、十七世紀的東亞海域中,今天的長崎縣是當時日本面向國際最重要的門戶。其中與台灣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地點,除了上次已經提過的長崎出島,就是位於九州西北角的平戶。這裡在十六世紀由當地的松浦氏和中國從事走私貿易的王直結合,成為東亞重要的貿易港,後來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駐日商館也設於此處。在1641年幕府將荷蘭商館移到長崎出島以前,這裡是日本最國際化的商港。但平戶與台灣的關係不只是航線兩端的口岸,它也是鄭成功的出生地。雖然鄭成功的形象和歷史評價,在近百年間受到相當多政治因素的影響,使鄭成功的事跡被刻意地放大。但當拜訪他的出生地時,當地質樸的環境或許還能讓我們重新從一個人的角度來看這位歷史人物。

Sunday, July 8, 2012

長崎之墓仔埔也敢去:稻佐悟真寺

對研究近代早期東亞海洋史的人來說,長崎本身就是一本史料,必須仔細在長崎的街道中找尋十七世紀以來不同人群在此留下的印記。其中最重要的,當屬稻佐悟真寺國際墓地。這片墓園的存在,正是讓研究東亞海洋史的人不能只待在圖書館和檔案館,必須親自到長崎走走的原因之一。例如六月的研討會中有老師提到,長崎唐通事有兩個名字,一個日本名,見於官文書,一個漢名,用來與華商往來。不過這兩組名字並沒有很完善的對照表,要把一個人的日本名和漢名對起來,就必須去墓園裡看墓碑。可說是:長崎之墓仔埔也敢去。


稻佐悟真寺國際墓地位在長崎港西側,稻佐山的的山腰,是十七世紀初以來在長崎過世的華僑、華商、荷蘭人、開國後的其他歐美人士等等外國人長眠的地方。其中還是以華人的墳墓最多,延續時間也最長,一直到現在都還有新的墳墓建設和固定的掃墓行事。悟真寺本身也是由中國商人歐華宇(歐陽華宇?)和張振泉(吉泉?)捐資籌設,作為在海外華人的墓地。這樣的公共設施對當時縱橫東亞海域的華商相當重要,因為不同民族的喪葬風俗不同,外國人必須與本地人區隔,以避免爭議。另外有個地方讓華僑和華商安頓死去的人,對航海人也是重要的慰藉。


Saturday, July 7, 2012

平戶長崎荷蘭商館長名錄碑的故事

長崎出島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日本的據點,以1641年為界,之前在平戶,之後在長崎出島。日本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取得貴金屬的主要貨源,這些貴金屬則要用中國的絲綢和瓷器來換。為了取得中國的貨源,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622年佔領澎湖,希望能像葡萄牙人的澳門一樣,就近和中國貿易。但是與明帝國的交涉不成,只好退到帝國領土以外的台灣建立據點。所以在十七世紀中葉,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亞的主要航線就是:

巴達維亞(印尼雅加達)──臺灣──日本(平戶→長崎)


因為這樣的關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平戶商館和後來的長崎出島商館,在十七世紀中葉跟臺灣商館有密切的關係。

Tuesday, July 3, 2012

預言般的聖地巡禮:鎌倉、江之島

神社前的參道和郵局
去年十一月藉口收集近代建築資料去了一趟東京,該做的事做完後抽了一天去鎌倉、江之島附近走走,剛好拍到一些和本季動畫《TARI TARI有關的照片。因為在鎌倉附近東走西走,還非常無聊地繞去沒人會有興趣的滑川交差點,又優閒地在「鎌倉パスタ」用筷子(<囧>)吃義大利麵,所以到江之島的時候已經頗晚,只能拍夕照了。

不過那一趟除了天氣好以外,一切的計畫都在一連串的意外中不斷拖延。像是沒料到光從江ノ電江ノ島走到島上參道最下面的青銅鳥居有那麼遠,加上前兩天不斷地走路、走路、走路,在精神最不好的第四天竟然走得比前兩天都還遠,所以到青銅鳥居前就已經累得快掛了。但稍作休息後,還是繼續往上走了.......

Monday, July 2, 2012

木柵開墾史與 AOE3

現在的政治大學山下校區,還有對面那一片住宅區,在《臺灣堡圖》調查繪製的1900年代稱作「新興」。


但依照〈木柵區地名沿革〉一文所說,這是在日本時代改的地名。此處原名「十一命」,是因為有十二個人從木柵過溪割稻,被原住民殺掉十一人而得名。這個地名源流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但以前在報告這附近的地名時,我很無聊地用世紀帝國 III 的地圖編輯器做了模擬畫面:


算一算,正好十一具屍體 XD